×
全国服务热线:0871-63614058
资产管理
asset management
新三板ipo过会率仅42% 私募基金退出压力陡增
时间:2018-02-08 点击次数:737次
分享到:
在此处添加文本段落 过去的一个月被誉为ipo史上“最寒冷的一个月”。 这个月里,发审委总共审核公司总家次50次,18家通过,通过率为36.0%,被否24家,否决率达48%,暂缓表决为3家,另外取消审核的企业数量有明显增加,共有5家。
而证监会发审委对ipo严审核的闸刀依旧高高举起。
2月6日,发审委审核了6家公司的ipo申请。从审核结果来看,4家获得通过,2家被否。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26家企业ipo申请被否。ipo过会率仅为43%。
不过,在这其中,新三板企业的ipo过会率连平均值都未达到。
据统计,截至2月6日,新三板ipo上会企业共12家,其中5家获通过,6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新三板企业过会率仅为42%,低于整体过会率43%的水平。
盈利能力成发审委关注重点
抛开整体过会率来看,新三板的单月过会率更加难看。
今年1月,新三板有11家拟ipo企业上会,最终仅4家企业过会,过会率仅为36.3%。其中1月17日,3家拟ipo企业上会全军覆没。
对于做了万全准备依然难逃证监会发审委法眼的6家企业而言,自身的弊病必然使其投反对票。1月份被否的6家新三板企业中,有2家疑因持续盈利能力被否,4家分别因信息披露问题、关联交易问题、毛利率异常和合规性问题而被否。
正如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表示:“综观上会的6家被否三板公司的被否核心原因,持续盈利能力依旧是发审委最关心的问题。但信息披露问题、毛利率异常和员工人数异常变动也逐渐成为发审委关注企业经营是否稳定的新重点。”
除此之外,新三板企业在转板过程中还需关注以下三类问题:
一是三类股东问题。1月12日,证监会发言人对新三板企业ipo时存在的“三类股东”问题作了回复,明确“三类股东”不能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不能存在杠杆、分级、嵌套,要求做穿透式披露,应对存续期做出合理安排等监管核查要求。
二是信披问题。发审委对信披是否合规问题从不懈怠。
三是挂牌期间是否受到处罚。包括在挂牌期间是否存在信息披露违规情形,挂牌期间是否受到行政处罚、行政监管措施或自律监管措施。
另外,资金占用、关联交易等问题,发审委也绝不放过。
多家公司主动撤回申请材料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新三板企业上市热情冷却不少。这其中除了宣布接受上市辅导的企业数量环比减少,还存在不少企业撤回ipo申报材料、终止上市辅导。
如天大清源(430103.oc)、林江股份(832834.oc)、多普泰(831057.oc)、强盛股份(831184.oc)等已宣布终止辅导。
而且还有已经排了半年多的新三板企业突然“撒手”,决定下次再认爱的天堰科技(833407.oc)。 天堰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因上市计划调整”,向证监会撤回了申请材料。而业界猜测,其撤回的原因或许与公司业绩波动相关。去年上半年,这家主营医学教学模型、教学仪器的企业出现了亏损。
私募基金退出渠道不畅通
ipo过会率偏低,除了对企业的资本之路有影响外,私募基金在其中也是“备受煎熬”——退出渠道不畅通。
业内人士称,相比新三板挂牌、并购、股权转让,ipo目前仍是vc/pe/券商直投机构退出最重要的渠道。在ipo过会率降至冰点的情况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vc/pe的退出压力将会增加。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私募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12月,中企在境内上市438家,相比2016年的227家,增长93.0%。在ipo的带动下,2017年,pe和vc机构共有1048笔ipo退出,退出成绩受到了行业普遍认可。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2月ipo退出仅19起,同比下降40.6%,环比下降29.6%。
虽然监管趋严,审核通过率下降,但另一方面也造就了更加规范的市场。
对此,凡麦资本认为,严监管下使整体市场环境得到优化,这对投资而言更有利。
另外,在目前ipo和并购市场都有所收紧的情况下,不少pe/vc人士建议要构思好未来退出渠道,同时在投资时应保持严谨和专业的态度,稳中求胜,不追风口但关注风向。 来源:新浪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