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等部委此前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标志着我国总规模超过百万亿元的资管行业步入统一监管时代。资管新规落地,意味着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基金及基金子公司、私募等领域无序扩张时代的终结,行业将步入崭新的大一统时代。
资管新规对市场的影响
过去五年,资管行业成为整个金融体系中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板块。经历了2012-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之后,虽然整个资管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对我国传统融资体系形成巨大互补,宏观层面在经济增速换挡期,推动了结构转型升级;中观层面优化了金融体系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资本市场效率;微观层面满足了居民财富快速增长下的投资理财需求,为企业提供了表外的金融支持。
资管新规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和承受力,在杠杆监管方面,统一了杠杆监管水平。新规要求资管机构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等级设置了不同的负债杠杆,同类产品参照行业监管标准适用统一的杠杆上限,开放式公募产品杠杆率不得超过1.4倍,封闭式公募产品和私募杠杆率不得超过2倍;同时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私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这也就意味着以分级基金为代表的杠杆产品未来不得新增,随着市场成交量的下滑和市场规模的进一步萎缩,分级基金即将走向终结。
资管新规在消除多层嵌套方面,允许资管产品可以进行一层套嵌,禁止开展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对于嵌套的资产管理产品,需要向上识别产品的最终投资者,向下识别产品的底层资产,实现资管产品穿透式监管,防止监管套利。这就意味着传统券商、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会逐步萎缩,未来其转型主要依靠自身投研能力提供主动管理的证券投资产品。同时资管新规在非标资产投资方面,提出限额管理、流动性管理等监管措施,要求资管机构新发产品期限与投资标的相匹配,由于非标资产一般期限较长,按照净值管理波动较大,资管产品投向非标的比例将会显著下降,更多通过主动投资管理投向标准类证券投资产品,非标将会迎来较大冲击。
总之,资管新规以时间换空间,在征求意见稿基础上将过渡期延长了一年半时间,有效降低了处置风险,部分条款的修正缓和了市场情绪。资管新规的颁布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银行理财将面临业务模式重塑,为了降低期限错配风险,未来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周期将被拉长,为了实现净值管理,产品投资标的也将会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随着非标投资受限,银行理财将会发行与公募基金类似、随市值波动的类公募产品。由于银行差异化定价能力较强,资管新规落地之后银行理财的传统业务模式面临较大挑战,但优势仍存,将会成立资管子公司,最大化发挥其网点和渠道优势。其次,信托行业受益于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去通道,未来将全面进入刚性转型期,在去杠杆、去嵌套监管环境下,信托行业将回归信托本源,通过向家族信托等差异化、特色化方向转型。第三,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和私募基金将会提升受托投资管理水平,发挥主动管理能力,在fof、mom等领域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第四,公募基金和保险资管受新规影响较小,长期利好行业发展。
资管配置如何大转移?
银行理财:资金分流,产品转型。资管新规对理财产品的冲击主要是取消刚性兑付,未来保本理财将彻底退出市场,而非保本理财的稳定高收益光环也将消失。大部分理财投资者将会转投表内存款或者货币基金;而产品转型后的理财和公募基金将趋同,共同竞争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考虑到非银机构资金超过50%来自银行,未来其他资管产品的资金来源都将减少。
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业务受限,规模下降。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专户主要提供的是通道业务,占比均超过70%。新规落地预示着券商和基金资管与大部分通道业务彻底告别,同时主动管理业务将更为规范。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将面临自身业务受限和银行需求减少的双重压力,产品规模将明显下降。
资金信托:需求减少,业务收缩。信托产品中事务管理类大部分属于通道业务,占比60%;去年资金回流使得信托通道业务增加超过5万亿。但是,本次资管新规堵死了所有资管产品的违规通道业务,资金信托规模也会下降。
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发展良机。此外,对于本身相对规范的公募基金和已经被规范过的保险资管来说,新规对其冲击不大,反而迎来发展良机;而私募基金适用专门的法律法规。
整体来看,资管新规的主要目的:一是打破刚兑、二是抑制通道业务、三是规范主动管理业务。打破刚兑将导致理财资金分流,产品分化,并且直接影响银行对资管产品的需求。抑制通道业务和银行需求下降将导致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专户和资金信托规模收缩。而规范主动管理业务将遏制加杠杆的操作,具有较强投资研究能力的资管机构将获得资金青睐。
来源:财界网